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廣電總局削掉電影與新聞出版業務,這兩項業務劃歸中宣部,管理機構升級。電影事業在兩會中獲得重視與提升,這將促進電影事業與產業向更加利好方向發展。
調整后,中央宣傳部關于電影管理的主要職責將包括:管理電影行政事務,指導監管電影制片、發行、放映工作,組織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指導協調全國性重大電影活動,承擔對外合作制片、輸入輸出影片的國際合作交流等。
那么這一系列變化可能會給我國的電影產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中宣部統一管理,規范審查機制
之前行業,存在上下游產業分裂,行政職權不明。制片、發行、放映相脫節,資源配置分散電影產業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已經不太適應越來越龐大的電影市場的發展要求。
為了加快我國電影產業發展,2017年國家立法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 為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設立電影管理局,并由中宣部統一管理。電影產業的行政級別得以提升,由以前統一在廣電總局下管理的一個處,提升為可以和廣電總局行政平級的電影局,從行政上就杜絕了一部分電影審查無規則的亂象。更在地方設立電影處,推動地方文化影視產業的發展,培養影視專業人才和高素質團隊。地方政府將參與進來,為電影創作提供更廣泛的融資渠道,電影創作市場將迎來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更加重視電影產業地位,從政策上支持提升電影質量
中宣部加掛國家電影局的牌子,這表明了中央宣傳部將統一管理電影的工作。把電影從廣播電視管理局分離出來,這不只意味著電影的行政地位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更是意味著將全力實行去年3月通過的《電影促進法》,這將規范化我國電影創作、審查制度管理以及明確其作為行政許可的屬性。
在電影行業人才的培養上,中宣部之前就提到過建設中國專業電影人才隊伍,中宣部掛名電影局,電影就不再是娛樂性的產業,而是意味著電影變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為重要產業培養專業人才,意味著電影行業的人才亂象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現在電影促進法的實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造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實現文化走出去的戰略。電影局掛牌中宣部,又提升行政級別,又立法,還能培養專業人才,而且地方政府還能加大電影的融資能力,可以說是“給人給錢給政策”,對于中國電影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對電影行業而言,透過這一系列重大改革可以預見,今后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以及日常管理和扶持力度都將受到國家決策層面的更多關注,接下來或將有更多政策出臺。而全新組建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將專注于廣播電視及網絡視聽產業的監管工作。
權責劃分更為清晰,無疑會將對電視電影新聞出版行業的發展起到更重要的推動和監管作用,而其對產業將產生的重大影響也將日漸顯露出來。
但是,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專家擔憂,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電影和影視行業,過于強悍的行政干預,會不會帶來不利的影響,而成為一把雙刃劍呢?
END
本文摘自自人民日報、電影解憂(文/陸離人)等
由哇棒傳媒編輯整理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京ICP備2022019473號-1 哇棒傳媒保留所有權利 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使用。
公司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條南新倉商務大廈A座1125
Copyright ? 2009-2020 wooboo.com.cn allright reserved